學 校 沿 革
102.05.25 (總務主任 林茂誠彙編)
樂野國小
轉載於"典藏台灣":樂野國小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民國24年日據時代創立為樂野教育所,民國35年8月改為吳鳳鄉第三國校,民國38年改為吳鳳鄉樂野國民學校,民國57年改為嘉義縣吳鳳鄉樂野國民小學,民國79年1月正名為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國民小學,民國96年8成立嘉義縣阿里山國民中小學籌備處。 附近的山景自然綺麗,加上徐徐的微風吹拂,可說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校方為了發展多元化的學習方向,因此開闢了許多具有教學特色的社團,也讓同學們在課餘活動之餘,接觸更多新鮮事物。 鄒族文化的教育承傳也一直在推廣。樂野國小即為文化傳承授習的重點。小學的前身,是創立於日據時代 1935 年的「樂野教育所」。目前學生以鄒族原住民為主,約佔百分之九十。此外,全國第一座原住民部落健康營造中心,最近也在樂野村啟用。此中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讓原住民自己來營造健康的身體,同時,重新找回失去的族群文化。
阿里山國民中小學
民國九十四年,嘉義縣立香林國民中學因學生人數過少而遭廢校。嘉義縣政府為了解決阿里山鄉學生求學不便的問題,將山上的樂野國小改建為阿里山國民中小學。設計師搭配原住民文化,讓學校更具有原住民特色。對於平地的學生來說,到校讀書是一件很平凡的例行公事,但對於阿里山鄉的原住民學生來說,到校讀書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生長在阿里山鄉的學生,到了就讀國中的年紀時,必須離開父母到山下讀書,這樣的讀書背景,不僅讓山上的原住民學生感到害怕,對於當地學生的家庭經濟也造成一大負擔。阿里山鄉居民陳光慶說:「一個才剛滿十三歲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就要一個人到這麼遠的地方讀書,實在是令人擔心。」為了讓阿里山鄉的學生有更好的讀書環境,當地居民向政府爭取一所屬於阿里山鄉的國中,嘉義縣政府因而將嘉義縣立阿里山樂野國小改建為嘉義縣立阿里山國民中小學,希望能幫助阿里山鄉的學生,給他們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阿里山原本有一所香林國中,但在民國九十四年因學生人數只剩二十一人而遭廢校,導致阿里山鄉成為嘉義縣唯一沒有國中的鄉鎮,阿里山鄉的學生轉而到嘉義縣立民和國民中學就讀。由於香林國中位於阿里山深處,交通不便,導致學生到香林國中所花費的時間,和到民和國中所花費的時間,相差不到五分鐘。學生家長安春梅表示,學校距離差不多,山下學校競爭力遠大於山上,寧可選擇讓孩子就讀山下的學校。因此香林國中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學生之間的競爭力越來越小,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香林國中最終還是遭廢校。
經過了五年,阿里山鄉重新擁有國中,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一個新環境。阿里山國民中小學位於阿里山鄉的中心,改善了原先香林國中的交通問題,但學生競爭力仍是家長目前較關注的問題。阿里山國民中小學今年度(民國 98 年)第一次招生,如今十餘年的教育資源不斷湧入,民間團體的鼎力協助,各方助學金源源不決,足讓每一個學子在安全環境丶充裕設施丶多元教學丶個別輔導之下,絕不亞於平地及都會地區學生的照顧!
拓展視野 將原民文化推向國際
為了提升阿里山國民中小學的競爭力,除了有一般的城鄉交換學生,浦忠勇也計畫與大學合作,希望推動國際原住民交換學生計劃,將原住民文化推向國際,讓台灣的原住民學生到國外學習其他的民族文化,一方面透過學生做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學生陳宗承表示,如果學校願意提供國外交換學生,他會更加努力學習英文,爭取出國的機會。透過學術管道,不僅達到文化交流,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給原住民學生。
本校營養午餐有供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及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穀物、大豆、魚類、使用亞硫酸鹽類等11種及其製品,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
本校營養午餐有供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及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穀物、大豆、魚類、使用亞硫酸鹽類等11種及其製品,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
本土文化語言相關
. 鄒語學習
. 鄒語線上辭典(原民會)
. 族語E樂園(九階教材)
環境教育相關
. 嘉義縣環境教育網
. 戶外教學資訊網
. 綠色生活資訊網
. 環境教育管理系統
健康促進相關
. 台灣健康促進學校
. 健康促進學校網站
友善校園、春暉專案
煙毒、性騷 性侵防治
. 紫錐花運動網
. 反性別暴力資源網
. 菸害防制法主題館
. 阿里山國中小春暉專案
. 性平會與性侵性騷防治辦法
. 嘉義縣家庭教育中心
教師專業成長
. 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
. 教室春天活化教學
. 嘉義縣國教輔導團
. 愛學網
. 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
. 108新課綱(宣傳影片)
防災相關
. 消防署防災網
. 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其他
. 國家圖書館到你家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網站
. 交通安全入口網站
. 全國法規資料庫
. 公務人員學習網
. 網路素養與認知
. 全民國防
. 全國保防教育推行委員會
. 本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待認養動物專區